张鲁新与青藏铁路

责任编辑:小丽 发表时间:2016年09月19日 15:20 浏览次数:3220
No.A41960

1973年春天,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接见了来自喜玛拉雅山那边的一位贵客,他就是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毛泽东向比兰德拉表示:“青藏铁路要修,要修到拉萨去,要修到中尼边境去。”

建设青藏铁路成为历史的必然。但是,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上,在那神秘平静的大地之下,隐藏着青藏铁路的致命“杀手”——冻土。铁路要挺进拉萨,科技界不得不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冻土的克星——冻土专家。

张鲁新一生的命运正是与冻土相联。1970年,张鲁新从唐山铁道学院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后,投身铁路建设事业,开始涉足多年冻土地区的工程技术工作。他最灿烂的青春年华,是在风火山和唐古拉度过的。

为确定青藏铁路路线方案,张鲁新等人去错那湖一带考察。开始他们坐解放牌卡车,卡车陷进去了,他们又骑马,马匹陷进去了,他们又步行。在雪域荒原考察,往往几天不见人烟,只有地上的野驴和天上的苍鹰与他们做伴。在那种寂寞难耐的环境中,他们在冻土区南界整整坚持了8个月。

可以说,他们是最艰苦的科学家。为确定冻土的性质,做地质化验,张鲁新和另外一位同志一年曾挖过437个试坑。在海拔4800米以上的高原,一个试坑挖下来都累得气喘嘘嘘.400多个试坑挖下来,需要多强的意志力?

1976年7月,张鲁新、李烈和一个绰号叫陈大胡子的人,到尺曲河一带考察。一场暴风雪突然袭来,搅得天昏地暗,他们迷失了方向。

暴风雪停止了,乌云没有散去,他们不知东西南北地摸着,他们意识到越走越远,越走越感到危险,最后只好无奈地坐在一个山坳里等待同志们来解救。白天过去了,黑夜来了,黑夜送走了,白天又来了,在漫长的白天里,他们又苦等着漫长的黑夜

张鲁新平时喜欢吃糖,衣袋里放着的3块糖,那是他们3人的唯一食粮。

大本营里,程国栋等人苦苦久等两天不见张鲁新归来,预感到他们出事了,急忙带人出来寻找,当时程国栋急得大哭。为了找到张鲁新,他决定兵分三路,打着火把,顶着夜色,在空旷的荒原里,他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张鲁新的名字

黑夜里张鲁新他们3人饿得、累得已经筋疲力尽了,他们听到了远处同事的呼喊声,却无力回应他们。李烈无力地问张鲁新:“怎么办?我们等死吗?”

陈大胡子说:“火柴盒里还有3根火柴,用火柴给同志们发个信号去。”张鲁新同意了。没有料到,第一根火柴划着后即被风吹灭了。

陈大胡子急忙要划第二根,但被张鲁新制止了,张鲁新说:“你不是还有一个纸烟盒吗?把纸烟盒撕成3个纸条,用火柴点燃纸条,一条接一条地燃下去,同志们或许会发现我们。”陈大胡子照此而行,终于发出了生命的信号。

沉沉黑夜中的那一丝亮光,被程国栋发现了,于是,从死亡线上为未来的青藏铁路救回了一位科技之星。

在张鲁新的经历中,还有一件难忘的事。1979年冬天,为了获取冻土长期承载力数据,在白雪皑皑,狂风呼啸的风火山上,在零下30摄氏度的寒夜里,他冒着雪花冰粒,不顾腿脚冻僵,站立8个小时观测。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每一个数据必须准确无误,否则,不准确的数据将会影响科研的正确性。在他看来,科技人员的工作,不能有一点哗众取宠,科研工作更容不得半点疏漏,需要自始至终坚持科学的严谨性,追求技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面对艰苦的环境,恶劣的条件,张鲁新坚持下来了,怀着坚定的信念继续坚守着……

2001年6月29日上午,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格尔木南山口——青藏铁路新线起点处,宣布青藏铁路正式开工时,张鲁新热泪盈眶,几代冻土科学家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为这一天,张鲁新在高原整整奋斗了20多个春秋,昆仑山、风火山、唐古拉、楚玛尔河、沱沱河,这些生命禁区的险地,已成了他生命的精神家园。

亲,发现文中的错误不要不好意思告诉我们,纠错成功,你将获得50~200个金星币的奖励哦~ 我要纠错

声明:本内容为金星教育原创或整理,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违者必究!

返回〖天路〗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