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诗词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诗词论文 ›› 文章正文

谈拓展古诗学习的空间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28日 11:36 浏览次数:1830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3065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丰富,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长河中历久弥香的一朵芙蓉。学生在诵读古诗时,不知不觉中就体验到了自然的瑰丽,生命的珍贵。也能体验到登高远望的胸怀,人情的深沉。理解了为人处世的哲理。而这些精神养分,又从孩子们的口中渗入血液,融入他们的整个生命世界,成为永恒的财富。

如今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现代技术日新月异,古诗教学受之影响,方法也层出不穷。如计算辅助教学的出现就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而画一画,演一演,说一说更是学古诗时必不可少的方法。这些学习形式都是为了拓展诗歌学习的空间,以使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跨越千年时空,触摸诗文的脉搏,倾听到诗人的情思。

但我们首先应该思索的是如何从教材出发,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促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俯视文本。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能够围绕教材中现有的一个主题,在与多个文本的交流与思考中吸取知识,品味意境,提高素养,从而将熠熠闪光的中华文化尽收眼底。

整合课程内容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的编排,几首古诗之间,往往有着一定的联系。或主题相同,或意境类似。比如浙教版的第八册《古诗四首中》(《咏柳》《绝句》《宿新市徐公店》)三首诗同是写春景,但有描景,也有状物,还有的写到了人的活动,由于诗人心情不一样,作品的情调也不同。又如第九册中《江雪》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同样是写冬天风雪中的情景,前者抒发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后者则重在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因为诗人所处的背景不同,诗歌的意境相去甚远。如果老师在教学此类古诗时能够发现其间的联系或差异,或整合,或对比,那么学生能够在迁移中拓展对诗歌的感悟,更深刻地体会诗歌的本质所在。
  王自文老师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浙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时,就将《题临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诗有机地整合起来。先让学生两首诗一起读,寻找诗歌的相同之处。从而切入教学。尽管这两首诗看似内容不相关,但执教者将其至于南宋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并纳入了忧国忧民的主题之中,就提升了文本的意蕴,拓宽了学生学习诗歌的视野。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