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诗词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诗词论文 ›› 文章正文

古诗阅读兴趣之萌生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4月10日 14:01 浏览次数:1664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3070

中国,诗的国度。尤其唐诗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古诗用词准确、凝炼,诗句的精深华妙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形式:歌江山美,吟边塞情;或纤柔卑弱,或明快清新;有悲凉慷慨,亦缠绵宛转;有诗仙李白的豁达,更有诗圣杜甫的沉郁。能“熟读唐诗三百首”,驰骋于诗的丰富内涵,感受诗的瑰丽语言,萌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得益匪浅。

一、日读拾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强大的内驱力。可兴趣这位老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请到的,况且,几日的“兴趣”不能称其为兴趣。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我们可试着让学生每天与古诗见面,每日读一读、背一背古诗。开始,可选一些短小易懂的写在黑板一角,在课前几分钟里读一读,能背下来的更应大力表扬。在学生与古诗“朝夕相处”下“日久生情”后,建议他们看一些《古诗翻译》《唐诗三百首》。读着、背着,适时给学生一点知识,如句末的押韵,句中字的斟酌,(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作者的生平等,让学生在拾取一点一滴的小乐趣中萌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相信感情可以培养,兴趣要靠培养。

二、巧译成趣
  读古诗时,理解诗意是最大障碍。如若不解地死背,不能体味到诗句的韵味,不仅易忘,而且兴趣亦会随之大减。我们不妨变通一下,丰富古诗的翻译方法,从而为阅读兴趣提供更多的“愉快积累”。1.读译法。有些诗句一看就能明意,或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时,不必强让学生说诗意,就以读代译。如《春晓》,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就让学生在行云流水般平易自然的风格中,感受诗的优美韵致,诗味的隽永;让学生在春风春雨的纷纷洒洒中体会莺啭花香的烂漫春光,大胆地展开想像。2.图译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虽是王维的见长,但古诗中许多诗句都具有这一特点。可让学生根据诗意自由、随意地涂画,在涂画中见景生情。如《山行》,可让学生在涂山画径,绕云点家,染红枫林的过程中,感受秋日艳丽、富有生机的美,以及诗人的豪爽向上。3.今译法。从来诗无达诂,容许学生“误译”,把离现代生活较远的内容译成今天的状况。如《山行》中的“车”,任学生想成“自行车、摩托或轿车”。这种“误译”“错译”,全当“创新思维”。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不是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吗?4.童化法。儿童是天生的童话大师、幻想家。就让学生在此表现表现,把诗歌译成一则则有趣的童话、故事,幻想成奇趣的事。这也不失为一种创作。这是很受学生欢迎的。这时,他们可把朱熹的《观书有感》变成“半亩方塘”与“天光云影”的对话,从而知道“小池因活水而清澈,人因常接受新事物而保持头脑清醒。”因此,我们说趣译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在于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为阅读兴趣提供诱因。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