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前沿

在这里,我们精选了小学数学名家们多年来的教学心得,以及国内外的最新数学教育动态。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数学教育前沿。

教改动态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数学教学前沿 ›› 教改动态 ›› 文章正文

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

责任编辑:小西瓜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18日 11:54 浏览次数:2061
No.A52481

目前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具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被人们誉为近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不少教师把“合作学习”的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但是,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许多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时,存在“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合作学习”演变成了“灵丹妙药”,逢课必用,成了“课改标签”,开课必贴。教师在操作中由于组织不当,调控不力,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如此种种,使“合作学习”明显走进以下误区。

误区之一:将小组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景: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 (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这个问题”。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各自为阵,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教师使用它,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这种小组讨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那么到底什么是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其含义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一是学习小组或团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二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思维碰撞,相互质疑、辩驳,从而取得共识的一种学习形式;三是以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完成自己知识建构的一种学习形式。

因此,合作学习必须确定合理的合作学习任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愿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承担合作学习任务,明确分工,协同交往,共创共享合作成果。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轻松愉悦,无所顾忌,全身心投入,在讨论中相互启发,迸发出无穷的智慧火花,把“合作学习”的精髓挥洒得淋漓尽致。

误区之二:自由放任,缺乏监控和指导。

有些教师上课伊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或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或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可有可无,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监控与指导的自由放任的状态,合作学习成了伪饰的包装,课改的标签。我们不得不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的“合作”意义何在?这样的“学习”效率几何?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指导与调控是分不开的。因为在合作的进程中,情况变化难测,未必一一都能在教师预料之中,有时合作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点拨;有时合作产生不良情绪,需要教师引导;有时合作时间不足,需要教师调整;有时合作偏离主题,又需要教师纠正……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强化两方面的指导:

上一篇: 枷锁和跳板
下一篇: 新课改下教师的变化
返回〖数学教学前沿〗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