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常识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学习语文,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掌握其中蕴含的智慧道理。语文小常识,帮助你快速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打开博大精深的知识宝库的大门。

拼音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综合类专题 ›› 语文小常识 ›› 拼音 ›› 文章正文

姓名谐音古今谈

责任编辑:小西瓜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18日 17:13 浏览次数:1031
No.A52530

姓名谐音,有时会与人的切身利害紧密相关。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就有一些考生因始料未及的姓名谐音而意外得福或横遭灾祸。例如清朝道光年间,殿试内定一甲第一名(即“状元”)是江苏高邮人史求。道光皇帝在御批审定时,看到“第一高邮史求(“史”“死”音近,“求”“囚”同音)”之名,就摇头蹙眉,当即用朱笔勾去。再往下看到“第九天长戴兰芬”,龙颜大悦,提笔钦定为头名状元。因为“第九天长”的谐音是“地久天长”,“戴兰芬”的谐音是“代(代)兰芬”。据史料记载,在明清两代,已顺利通过科举考试层层关卡,进入“一甲”之列,且名列前茅的“状元候选人”,因其名谐音不妥,而被皇帝从名单中勾去的举子,还有吴情(无情)、王国钧(亡国君)等人。皇上金口玉言,把严肃的人才选拔视同儿戏,确实荒唐可笑:但平心而论,“史求”“吴情”“王国钧”之名,确实也不吉利。自古及今在取字命名上,祈福忌祸、避俗求雅的文化心理和社会习俗,还是应该适应和遵从的。

现代人当然不会因姓名不雅或欠妥断送前程,但是,有些始料未及的姓名谐音也会使人尴尬而无奈,尤其表现在当代小学生的姓名中。仅举笔者目见耳闻的实例,如:纪丹(鸡蛋)、毛崇(毛虫)、尤炳(油饼)、侯岩(喉炎)、史刚(屎缸)、谭彤(痰桶)、魏桐(胃痛)、温毅(瘟疫)、贾效(假笑)、魏菁(味精)、胡硕(胡说)、施昌济(是娼妓)、孙奇概(孙乞丐)、胡丽清(狐狸精)、朱怡佳(猪一家)等等。这些因对谐音因素考虑不周而取出的名字,必然会成为淘气的小伙伴开玩笑的口实,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烦恼。

有一些姓氏取名时在谐音上是需要注意避讳的,如侯(喉)、费(肺)、魏(胃)、常(肠)、申(肾)、毕(鼻)等和人体器官读音相近的姓氏,不宜以“炎”“严”“岩”“延”等字命名。贾姓、胡姓人士在为晚辈取名时切忌用 “谈”“笑”“说” “话”“论”“来”等(包括与之谐音的)字为名。因此,长辈在为新生儿取名时,要细心地咬文嚼字,审慎地推敲斟酌,尤其对于姓名中有可能产生负面谐音的因素要加以防范,不可掉以轻心。

返回〖语文小常识〗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