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常识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学习语文,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掌握其中蕴含的智慧道理。语文小常识,帮助你快速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打开博大精深的知识宝库的大门。

文字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综合类专题 ›› 语文小常识 ›› 文字 ›› 文章正文

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

责任编辑:小西瓜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19日 16:47 浏览次数:875
No.A52678

关于汉字的结构,现在各种版本的字典、词典众说纷纭,让我们在一线教学的教师真是为难,不知哪家说的正确。现去信向令怡老师请教,望得到解答。

比方说“言”字,一般认为是独体字,人教版九义六年制小语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也注明是独体结构,《现代规范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注明是“单一结构”;而《现代汉语常用字笔顺规范字典》却写的是“上中下结构”,这本字典上还印着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的联合通知。按理说,它该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在这本字典里,有不少字的结构说明令人费解。如:

亮、囊、辛、衣、寨等是上下结构;

湖、微、做、缴等是左右结构;

衡、衰、衍等是特殊结构;

爽、巫、坐、粥等是对称结构;

这本字典上有700个汉字的结构说明,我一翻查,发现只有一个“狱”字是左中右结构,我感到很不理解。

另外,关于汉字的结构界定,目前我国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有,这个标准是什么?搞清楚每一个汉字的结构、笔顺,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作用?

朱芳新老师提了一连串不容易回答好的问题,如要一一落实信上的内容,恐要写长长的一大篇,兹就几个要点试作回答,供老师们参考。如有不同意见,不妨来信提出,咱们可以继续探讨。

关于汉字结构的划分,迄今为止我还未看到有法定的统一标准。目前,对小学教师影响较大的恐怕还是人教社1993年印行的中师《现代汉语知识》第一册中关于汉字结构知识的阐述。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强调以字形为中心,分析字形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好处是既能帮助学生认清字形,以便正确书写,又能帮助学生记住字音(形声字),了解字义。

分析字形首先碰到的问题是要分清独体字和合体字,一般情况下不难确定,但介于独体和合体之间的就不容易确定。这类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失去象形特点、发展为包含两个以上部件的原象形字,如“辛、京、雨、鱼”等;另一种,自古至今都是合体字,但构字部件不好分解,或分解后不好称说,如“亮、弄、布、光”等。这两种字可统称为特殊合体字。

划分独体与合体,首先可从造字法上考虑,象形字、指事字一般是独体字,会意字、形声字一般是合体字。但是,又不能拘泥于造字法,现代汉字的实际字形也是划分独体、合体的重要依据。如“京、舌、禽”等象形字,已具备了合体字的特征,应看作合体字。其次,合体字一般具有明显分离的特征,部件之间、部件与笔画之间必不交叉连串。不具备这一特点的就不是合体字,如“出、及、串、果、事”等。再次,合体字分解出的两个以上部件,必须便于称说,一部分应当是独体字或常用部件,另一部分应当是便于称说的笔画或可以变通称说的部件。如果分析出的两个部件不好称说,就不宜按合体字分析。如“卵”,分解出的部件和,都不好称说或变通称说,尽管明显分离,但仍应视为独体字。

关于合体字的结构名称,为何不同版本的字(词)典上有不同的说法呢?这是因分类方法不统一而造成的。如“粥”字,有的说是左中右结构,有的说是对称结构,有的说是嵌套结构(小学语文教学中分析为左中右结构)。又如“湖”字,一些字典上说是左右结构,这是着眼于形声字部件组合特点而命名的,其好处是突出表意作用的“氵”和表音作用的“胡”(小学语文教学着眼于字形,析为左中右结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采用教材和教参的分类方法,一般不宜引进他说。但是,有些字不引进他说无法分析,如“坐、巫、爽”,不妨称之为“特殊结构”。

最后说一说朱芳新老师信中提到的几个字的结构:

“言”,本是指事字,甲骨文写作,从-从舌,指“人的口中的声音”。“-”(指事符号)指声音,“舌”是说话的器官之一,故从-从舌。现在的“言”部件分离为“亠、=、口”,故析为上中下结构。

“亮”,由“”(“高”字的省形)和“几”组成(“几”是“人”字的变体)。这是个会意字,意为“人处高处则明”。说它是上下结构,可突出其会意特点,说它由“亠、口、冖、几”组成的上中下结构也未尝不可。

“狱”,由“犭、口(言)、犬”三部分组成,它与“湖、做”等不同,故该字典不再称为左右结构,而称左中右结构。

返回〖语文小常识〗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