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 - 5 童年—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1题

朗读。

朗读课文,在心里给小女孩“画像”。

解析 朗读这篇课文时,要注意语调、重音、停顿。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重点是读好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光亮中看到的种种幻象,要读出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焰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的大火炉时那种喜悦、舒服的感觉,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残酷。

答案 她/擦着了一火柴,要把奶奶住。这一大把火柴/发出的光,照得/跟一样明亮。奶奶没有/像这样高大,美丽。奶奶把小女孩/起来,⌒在怀里。她们俩/在中飞走了,飞⌒越高,飞到那/没有,没有,也没有的地方去了↘。

第2题

思考与交流。

1.文中五次提到小女孩擦燃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小女孩都看到了什么情景?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答案 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大火炉,火炉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小女孩此时特别寒冷,她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香喷喷的烤鹅,小女孩此时非常饥饿,由于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所以她想到了烤鹅,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小女孩此时也渴望和富家的孩子一样享受圣诞节的快乐;第四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温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受尽了人间的苦难,她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第五次擦燃火柴奶奶把她带走了,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表达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能够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世界中。

2.你怎样理解“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

答案 这句话是说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她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如果她死了,就不再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但那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只能是小女孩梦想中的天堂。

第3题

拓展与运用。

1.你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中的两个“幸福”?这样的“幸福”对小女孩来说能实现吗?

答案 第一个“幸福”指她曾经有过的幸福,就是她擦着火柴时出现的幻象,她在美丽的幻象中死去。第二个“幸福”指在新的一年里她是幸福的,因为她摆脱了寒冷、饥饿、痛苦的生活,她死了。透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小女孩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这也表现了作者压抑在心头的满腔悲愤,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2.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会怎么说或怎么做?

答案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中国,来到我们班级,我们都会惊喜地跑过去,亲切地跟她打招呼:“你好啊!”小女孩很腼(miǎn)腆(tiǎn),低着头。这时,我注意到她单薄的衣服和冻红的双脚。我立刻脱下了自己的衣服,披在了小女孩的身上。“很冷吧?”我关切地问,“以后你在这儿上学吧。”还没等小女孩说什么,老师来了。她看见小女孩,先是一怔,知道来龙去脉后,说:“欢迎你来中国。”

第4题

积累。

读一读,写一写,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解析 读这些词语,要注意“闪烁”的“烁”读shuò,不读suò。“旺盛”的“盛”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hènɡ。写这些词语,需要注意“橱窗”的“橱”中“厨”的写法。理解“闪烁”“慈爱”两个词语的意思,可以找到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换词理解,或者通过造句的形式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如“慈爱”在“奶奶出现在亮光里,那么温和,那么慈爱”一句中,平常生活中,奶奶一般都是慈爱的形象,很温和,怜爱孩子。这样,这个词的意思便清楚了。

答案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慈爱:(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而充满怜爱之情。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