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五年级语文(上册) - 2 拐杖

第1题

默读课文,说说围绕拐杖发生了哪些事情。

答案 刚上汽车,小姑娘就不顾乘客多,主动为“拄拐”的“我”让座;汽车靠站后再次启动,被“我”拒绝的小姑娘及时扶住了“我”,并再次为“我”让座;座位被占后,她干脆站在“我”身边照顾“我”。汽车到站了,“我”“一拐一拐”地下车,小姑娘细心搀扶“我”;又一班车来了,“我”把拐杖提得高高的,快速地上了车。

第2题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我”的感受。

(原题略,见教材6页)

解析 这道练习题是针对课文中的句子谈自己的感受。既要联系上下文,也要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谈的时候,不能只重复课文内容,忽略感受。

答案 好意被婉言谢绝,一般的情况下,谁都会心里不快,但小姑娘仅仅是神色“尴尬”,说明小姑娘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心中想的只是帮助别人,并没有在乎其他的事情。

这位小姑娘不仅仅让过座位,更重要的是好心没被领情后,还一如既往地关爱他人,甚至是关爱拒绝过她的人。可见小姑娘是多么纯真,多么善良。当“我”这个本没有什么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前仰后合”时,小姑娘及时扶住“我”,并且露出一脸惊恐,说明小姑娘一直在关注“我”,时时用眼睛照看着“我”。在“我”遭遇“险情”时,她竟然失声叫了出来。

小姑娘“细心地搀扶”,然后冒着被车门夹住的危险,在关门前的最后一刹那才匆匆上车,这一动作充分体现了小姑娘的善良和可爱,令人为之动容。

第3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解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是要透过文字,“走进”小姑娘的心田,体会她的一片爱心;要透过“我”的所想,感受到“我”从困惑到恍然大悟,再到提前下车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感受被关爱的幸福。朗读时,要读出自然的语气,不刻意夸张。从整体讲,拐杖风波不是轩然大波,是细小的爱的涟漪,许多地方在朗读的时候语气宜稍轻、稍缓。

答案

第4题

为什么“我”先是“一拐一拐”地走出车门,后来又“把拐杖提得高高的”,快速地上了下一趟车?就自己的所想、所感写一段话。

解析 这道题要围绕两个方面理解“我”的心情:(1)“我”明明不是残疾人,为什么还“一拐一拐”地走出车门?是做给谁看的?(2)登上下一趟车时,“我”为什么要把拐杖提得高高的并快速上车?这又是做给谁看的?紧扣这两方面,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答案 “我”是一个健康的人,却“一拐一拐”地走出车门,不是“我”想欺骗善良的小姑娘,而是不想伤害她,不想让她乐于助人的爱心受到打击。“我”把拐杖“提得高高的”,是为了不让别人产生小姑娘那样的误会。“我不忍心……”照应上文,写出了“我”提前下车的原因——不忍心让善良的小姑娘继续照顾“我”和受到伤害。这种伤害包含当初“我”的不领情、让出的座位被一个小伙子占去,或许还包括“我”无意中的“乔装打扮”。同时也写出了“我”对小姑娘的爱。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