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阅读全练全测 - 精版答案

第一题

1.中国结又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2.③ 3.一根绳子两个头,其中一个头指的是祖国,另一个头指的是海外游子。两个头永不分开,象征着海外游子和祖国母亲、和同胞亲人永不分离。

【解析】1.选段的中心句在文章的结尾。选段的最后一句话写出了中国结受中国人喜爱的原因,点明了中国结的特殊象征意义,也是对这一段进行总结。

2.①②两个选项只是说明中国结的构造特点。色彩鲜艳,代表着喜庆的气氛,但这些并不是海外华人喜欢它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每个中国人都是编织中国结绳子的一部分,本是同根生,扯得再远,也用这个“头”连着,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所以选③。

3.这个“头”一语双关。选段的第二、三句话写出了在中华儿女的心中,这个“头”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自己作为中国结绳子的一部分,不论多远,永远离不开自己的祖国。

第二题

1.2.《义勇军进行曲》 1935 田汉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3.他把自己关在简陋的住房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高唱,一会儿按着节拍走动。 4.C 5.选段主要写《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解析】1.“站”与“占”读音相同,“站”是形声字,左形右声,形旁是“立”,与站立有关;“占”的意思是据有。文中正确的写法应为“侵占”。

“逮”是个多音字,它有两个读音dài和dǎi。读dài时,意为逮捕,捉拿。读dǎi时,意为捉,捕,用于口语。这里应读逮(dài)捕。 

“震”与“振”音同,意思相近但又有区别,有时不易辨别,容易混淆。“震”表示迅速或剧烈地颤动。“振”表示奋起,兴起。文中应为“振奋人心”应划去“震”。

“谱曲”一词中的“谱”的声母是p,不要误读为b。

2.选段主要介绍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而选段中的“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指的就是这首歌。1935年,田汉在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前,把这首歌词写在了香烟的包装纸上;聂耳则为它谱曲,所以它是在1935年被创作出来的,它的词作者是田汉。

3.选段的第七句话,写了聂耳把自己关在简陋的住房里为歌词谱曲,即聂耳谱曲的经过。

4.因为这首歌用高昂激越的乐曲表达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所以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5.语段第1~3句介绍了这首歌的创作背景,第4~6句写出了国歌的创作过程,第7句表示聂耳不仅有音乐才华,更有对祖国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第8、9句写出了它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其中,第4~6句是全段的重点,语段主要介绍的是国歌创作的过程。

第三题

1.好大的雪啊! 白茫茫 2.ABC 3.静态: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动态: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4.远 近 树上的银条儿和雪球儿

【解析】1.选文主要写雪后的景象。选文先用“嗬!好大的雪啊!”提领,总写“白茫茫”的世界。然后由远及近地描写雪后的景物。

2.朗读这段话时,应用兴奋、惊喜、亲切的语气来读。“嗬!好大的雪啊!”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看到这场大雪时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尤其是“嗬”字,朗读时,要带着一种兴奋、惊喜的心情,要读得短而有力。

3.静态描写的句子是:“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作者描写得细致、生动,“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这些叠词运用得形象逼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动态描写的句子是:“一阵风吹来……五光十色的彩虹。”从“一阵风吹来”“抖落下来”“随风飘扬”等可以看出来。

4.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雪后的景物。略写远景,“粉妆玉砌”一笔带过,只提色彩;详写近景,重点描写树上的银条儿和雪球儿。我们先看到银条儿和雪球儿的“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的静态,既而看到风过之后,它们“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的动态。

第四题

1.瞠目结舌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2.浅井之蛙听了这些话,怎能不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呢? 3.A

【解析】1.选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包含成语“瞠目结舌”,青蛙曾经很满足浅井中的生活,觉得自己最快乐,但在东海之鳖讲了东海的生活后,才发觉自己见识短浅,很渺小。“瞠目结舌”在这里指青蛙听了鳖的话觉得自己很渺小,说不出话来了。

2.这是将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练习。原句是一个肯定句,首先将句子变成否定句,在“瞠目结舌”前加否定词“不”,然后在否定词前加上“怎能、怎么、难道、岂能”等反问语气词,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就改成反问句了。

第五题

1.第一句话。 2.总—分 3.在森林里可以听到清脆的独唱……呱呱声。 4.有燕雀、莺、鸫鸟、甲虫、啄木鸟、黄鸟、母鹿、狼、猫头鹰、蜜蜂、青蛙。

【解析】1.选文中的第一句为中心句。“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是说动物们发出声音音色不同,有的像唱歌,有的像奏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是说动物们发出声音的方式方法不同。八个“各”字叠加在一起,形容声音之繁杂,从声音上展现了森林里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句是选段的中心句,也是本文的中心句。

2.选段第一句话总体概括了动物们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接下来分别写了像唱歌一样好听的声音;动物用嗓子发出的其他声音;动物用其他器官发出的声音。因此本段采用了

“总—分”的构段方式。

3.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选段中的第二句话中的三个“可以听到”的分句,构成了排比句。

4.选段先总体描述林中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再具体写每种小动物是如何发出声音的,从第三句话开始一直到选段的结束,共写了11种小动物。

第六题

1.列举的省略 2.因为这时的景色美轮美奂,作者内心满含着浓浓的亲情,所以说这是“多美的夜晚”。

【解析】1.省略号有几种作用: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④表静默或思考; 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语言的中断; 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短文中的第一处省略号“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我们应该联系省略句之前的内容,写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走月亮时都走过哪些地方,所以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省略“我”和阿妈走月亮时走过的其他地方。

2.第一,夜晚月亮明亮、月光柔和。走在月亮下,可以看见“洒满月光的小路”“抱着一个月亮”的小水塘、“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的稻田、“月光闪闪的溪岸”“月影团团的果园”等景色。第二,“我”走过了溪边、田埂,看到了小溪、果园、稻田,感受到了阿妈的温暖,这样的夜晚,美在乡情、亲情。第三,“我”看到了人们的收获,体会到了生活的幸福,还憧憬着更美好的未来。这样一路走来,怎能不觉得“美”啊!

3.练写时注意要写清去什么样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什么样的,例如:我走过银波微泛的海岸,我走过月色笼罩的麦田……再写我会在这里做些什么。

 

小学教材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