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 27 古诗两首
第1题
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解析 在熟读的基础上,同学们可以练习背诵。背诵的方式可以自主选择,如同桌互背,巧接上下句,提示句首一字等。在背诵的基础上练习默写,默写时要注意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第2题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答案 前两句写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金甲战衣都磨破了,他们下定决心,不打败进攻的敌人誓死不回家。
后两句写第二天早上去寻找昨晚射出的白羽箭,那箭竟然深深地嵌进巨石的棱角之中。
第3题
搜集赞美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答案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第4题
指南针
搜集资料。
答案 宋庆龄(1893—1981):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生于上海。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并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中;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1927年去国外,在苏联和欧洲期间,两次当选为反帝国主义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1948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次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8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由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七七事变: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军多次在北京西南的宛平县附近举行挑衅(xìn)性的军事演习。7月7日晚上,他们借口一个士兵“失踪”(其实该士兵是因为上厕所暂时离开队伍,不久就归队了),要求进宛平城搜查,要求中国军队驻军撤(chè)出宛平。这些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军队拒绝后,日军就炮轰宛平和卢沟桥。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抗战。因为“七七事变”发生在卢沟桥,所以又称“卢沟桥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