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通道之总称。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最初使用该术语时,只指称从中原地区,经今新疆而抵中亚的陆上通道;后来,所指范围逐步扩大,以至远达亚、欧、非三洲,并包括陆、海两方面的交通路线。在现代学术界,该词不仅用以指称联结整个古代世界的通道,同时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通常认为,丝绸之路可以分为两类(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三大干线:(1)草原之路,主要由古代游牧人开辟和使用,大致从黄河流域以北通往蒙古高原,西经西伯利亚大草原地区,抵达咸海、里海、黑海沿岸,乃至更西的东欧地区;(2)绿洲之路,主要通过亚欧大陆上的定居人地区,始于华北、西经河西地区、塔里木盆地,再赴西亚、小亚细亚等地,并南下至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3)海上之路,开辟的时间晚于陆路,繁荣于中世纪,始于中国沿海地区,经今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地,抵达红海、地中海以及非洲东海岸等地。近年来有些学者主张丝绸之路东端延伸至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