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阅读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阅读论文 ›› 文章正文

让阅读回归感性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3月03日 11:53 浏览次数:1728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36022

思维有两种形式;一是形象思维,二是逻辑思维。人类思维发展史是最早出现一种与直观、形象性紧密结合的思维方式,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体。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同形象思维不同,它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智、抽象、意志、知性等构成人的理性生命;情感、直觉、形象、想像、灵性等构成人的感性生命。只有感性生命和理性生命和谐发展,才称得上是一个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然而我们大量的语文教育却是理性的,教师纯理性教语文,学生纯理性学语文。结果是;语文形象被淡化,语文情感被稀释,语文直觉被斩断,语文想象被干涸,语文灵性被扼杀。一言以蔽之,感性干涸。

如何让语文阅读回归感性了,我认为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整体。语文课文是个七宝楼台,不能把瓦也揭了,楼也拆了,分解的太多太细。钱梦龙先生撰文指出:“任何一篇范文,都是各种言语要素——文化的、文学的、文章的、语言的、文字的,乃至意识形态、审美趣味等要素的‘活的综合体’。这些都不见于部分而存在于整体之中,不应零打碎敲。新课标再次强调,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把文本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具体”进行整体把握,也是我国传统文论的重要内容。钱锺书先生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中指出,古人论文是“把文章通盘的人化或生命化”。通盘地人化或生命化的“文章”,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已被“打通”,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再现于读者思维活动中的“精神上的具体”了。

2、重视朗读。
  好书不厌百回读。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身醉其意。朗读具有综合的效应。朗读是最能体现语文教学本质的主要方法。
  (1)审美效应。汉语语言本身具有独特音乐美:清脆美,声如裂帛;高亢美,响遏行云;纤弱美,莺语蝶舞;浑厚美、黄钟大吕;流利美,溪水潺潺;连腔美,珠圆玉润”。一唱三叹,方知其味。吟诵把无声语言化为有声语言,在感性声调起伏中融化了感情。学生通过朗读获得感性印象,通过反复朗读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审美热情。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