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位校长难得意地对笔者说,我们学校对学生比别的学校严格得多,光是平时作业和考试,我们都把分数压得比别的学校低,我们不能让你总是感觉那么好。只有学生始终感到自己不行,他才始终有动力。这位校长以压抑换取动力的做法,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本无可非议,但实施“挫折教育”却又要把握好分寸。“操作”正确,“挫折”能磨炼孩子的意志、激发孩子上进;而多迈一步却又有走向谬误的危险。一度时期,在所谓“挫折教育”的名目下,一些学校人为制造障碍,有意增加训练难度,让学生体验失败。殊不知,让学生一次次饱尝失败的痛苦,结果只能使学生失去自信,失去进取的决心和力量。任何一个园艺师都知道:对刚出土的嫩苗只能施以甘露和因势利导的扶植,任何妄剪妄裁之举,都不?于扼杀。很难想象,一颗稚嫩的心承受了六年或九年“自己不行”的感觉后,依然能有信心面对未来的人生自尊地说出“我行”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要像害怕火灾一样害怕孩子的智力劳动一无所获。”
此可谓是经验之谈。当前,学生精神负荷普遍超重,为师者不宜再一味创设失改情境。使学生劳而无获,造成学生心理疲劳。而更多的是应该善于唤醒、激励学生,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以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力量,激励学生走向胜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