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做到情感投入,师生双方能敏锐感应、互相吸引,这样才能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果。班主任在教育影响学生的交往中,师生之间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交流和碰撞,由于主客观的差异和情况的变化就会产生多种的心理效果。分析研究并巧妙地运用心理效应在品德教育中寻找学生最佳接受点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
当学生发生重大困难时,家中发生不幸或者本人遇到困难挫折或不幸等等,班主任应及时送去温暖、安慰和帮助,这时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给予其信心和力量。1991年我担任初一(2)班的班主任工作,学校开学不久,我班有位女生小朱骑车在放学路上不幸被卡车撞倒送进医院。小朱平时是个胆子很小的姑娘,她家住在城乡结合处暂借农民私房住,父母都是农村户口,家境条件较困难。出事后,我去她家探望,经医生诊断,她的脚是粉碎性骨折,需要治疗半年才能康复。第二天,我把这些情况讲给同学们听,教室里的空气凝固了一般,同学们沉默半晌后,纷纷表态:虽然在一起接触不足一年,但她是我们集体一员,我们要尽力帮助她。同学们给她写慰问信,到家去看望她,并给她补课,不让她掉队。
一次,我又到小朱家去探望,只见一个平时捣蛋的男生买了水果和营养品与班长一起也在小朱家,这小捣蛋平时捉弄起女同学,花样层出不穷,可现在他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了。第二天,我在班会课上,突出表扬了他,谈了同情弱者的含义,谈什么叫高尚,又谈了为何此事能给人精神的愉悦……教室里安静极了,我觉得那次班会课的效果尤其好,因为我找到了直接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教育突破口,找到了学生对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
当学生获得荣誉和成功时,如获得某次比赛奖励;获得光荣称号,批准入团等等,班主任应该及时捕捉学生中的最佳教育时机,了解熟悉掌握班级中每个学生情况,这是班主任捕捉最佳教育时机的基矗当学生犯了错误,尤其是学生犯了错误已经承认或有了一定认识时,班主任能及时给予同情,教诲循循善诱,而不是挖苦讽刺,幸灾乐祸,这时候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给予其信心和力量。
我担任初二一个班主任工作时,班中两位男生到校外进行偷窃。案发后,我和全班同学都十分震惊,面临现实,我想到的不是马上进行处分。因为我深深感到,一个人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而处于发展、转折时期的青年的心理,更显示出其特有的复杂性,尤其是初中生,他们的自尊心、独立感逐渐强烈,他们希望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受到重视、尊重和承认,并希望在各方面表现自己,这种心理是正常的。但是他们对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遭受挫折、失败,这一点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他们一旦受挫或者受到轻视、打击,又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游离于集体生活之外。于是,我组织学生针对这不良行为对他们进行真挚地帮助和热情地关怀。我们组织了“当我班发生了偶发事件后……”为主题的别开生面的班会,在这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用讨论、辩论的形式,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分析学生的心理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这些特点,从而使同学们认识到加强法制观念,分清是非,重视班级集体的建设,这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能有力抑制违法犯罪倾向的发展仰发生。通过这次主题会,不仅仅是对这两个学生的教育,也给全班学生的深刻教育。之后,我对这两位学生更加爱护备至,关心“偏爱”他们,决不采取讽刺、挖苦甚至抛弃打入“另册”的方法。这两位学生在我们的热情关怀下深受感动,他们下定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他们进步很快,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初三升学考那年,都以高分录取了区重点中学求读,高中三年期间,他们学习勤奋,品德优良,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1993年他俩都考上了大学。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只考虑给犯错误学生以予惩罚,是简单化的做法,有时会激起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而要理解、关心他们。教师的责任之一,就在于抓住时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情激情,以情励人,以达到知与情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