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学生心理

帮助教师认识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认识学生心理

  ›› 淘知中学 ›› 中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学参考 ›› 认识学生心理 ›› 文章正文

中学生心理疏导“五要”

责任编辑:Spring 发表时间:2014年05月28日 17:08 浏览次数:3399
No.A46798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会让许多家长和老师触手不及,一方面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活跃了学生的心理变化,另一方面学业的压力和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不当进一步引发心理失衡。如学生希望自己象成人一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在与人交往中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对明星的崇拜并希望自己有和他们一样生活方式,爱慕异性并希望得到异性的爱慕。但这些心理需要却常常与现实发生矛盾,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常常会遇到学生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了解和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上,摸准学生的心理脉搏,及时加以疏通、治疗,促进其心理健康与和谐发展,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否则,就会导致各种反常行为的发生,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同学之间的友谊,严重的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所谓心理疏导则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教育疏导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并促使他们在智力、情绪、意志、性格、能力和品质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果在心理疏导过程中不讲究艺术,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给学生形成消极的心境,加剧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不利于班集体建设,影响班级的学风。那么如何运用心理疏导这一教育手段呢,本人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实际,认为首先要对形成各种心理障碍的主客观因素及其危害性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然后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疏导时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 心理疏导要有目的

心理疏导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心理疏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主动排除各种干扰和困惑,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运用心理疏导时,要在分析某种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性的基础上,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以此目标作为疏导的出发点和归缩点。事实证明,没有明确的目标,疏导过程中只能就事论事,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譬如学生出现受挫心理时,应排除各种受挫与不良刺激的困扰,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当出现早恋心理时,应排除性成熟和性意向的困扰,培养其性意向的自控能力;当出现好胜心理和嫉妒心理时,应协调进取心强和自制力弱的矛盾,培养其与人相处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当出现厌学、逃学心理时,应排除读书无用论和自卑感强的困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当出现自卑、从众心理时,应排除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困扰,培养其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

二、 心理疏导要有时效

这里所说的时效性是指进行心理疏导的时机、场合与效果的相关性。经验告诉我们在不同时机和环境中疏导会产生大不相同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什么时候出现心理障碍应及时进行疏导,因为有些急性的心理障碍会立即引起恶性后果来。可对于大多数的心理失衡,在具体实施疏导过程中对时机、场合的选择却很有讲究。心理学上认为:积极愉快的心境会使人感到周围一切都是美好的,对任何东西容易产生悦纳情绪,所以心理疏导也最好在学生愉快时进行,如在一场球赛获胜时或取得满意的学习成绩时。有些事适合在轻松随和的气氛下进行,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拘谨感,如在回家路上,在午餐时。还有些事需要关着门来疏导,注意保密,如“一些怕被别人知道后无脸见人”的事。其实,我个人认为大多数的心理障碍疏导时都应强调保密性原则,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尊严,也给予自省的余地和条件,有利于班主任对他的再教育,形成决不辜负老师的决心。还有些问题需要有耐心,等到绪稳定时再作疏通,这就是所谓的“冷处理”法。

三、 心理疏导要有适度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界限,超过界线就会走向反面。心理疏导也是如此。实际上,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很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因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充满矛盾的,复杂多变的,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现象也应复杂的、多变的、矛盾的。所以当学生出现某种心理矛盾和障碍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应大惊小怪,不感情用事,不言过其实,否则疏导过度反而会加剧心理矛盾,出现新的心理障碍,容易引起厌倦、恐惧、逆反等不良心理。

四、心理疏导要有情感

所谓心理疏导要有情感就要疏其心导其行。特别是在疏导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假如疏导时态度越是和蔼、亲切、热情、诚恳,越会使学生感到温暖、舒心、并进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乐发现在与学生交谈中如对学生抱有深厚感情,殷切期望,则学生的行为将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所说的皮革马里翁效应。因此教师的疏导应建立在对学生关心和爱护基础上,始终遵循爱的原则。对话时不能有成见或偏见,要虚心耐心地倾听,互换心理位置,设身处地从青少年的处境去体察问题和感受,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这样就能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也愿意把心中的秘密和盘托出,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安慰。产生力量迎接当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扰,自觉地把个人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予以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他们也乐意听取老师的批评教育,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真正的“心病”所在,便于使用行之有效的“心药”。案例:我班董×,身材高大,脾气暴躁,小学时和班里的同学打架是出名的,初一时我担任他的班主任,有老师对我说:董×是一个很难教育的学生,小学时班主任拿他没有办法,这样的学生分在你的班里,你的运气真不好。果真,开学第二天就和同学动手打架,以后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简直家常便饭。每次和他就事论事谈话和疏导根本无济于事,他的妈妈气愤的对我说:“生下他这么个儿子是上辈子造孽了”,班里许多学生都不愿和他交往。后来,我发现董×虽然脾气不好,易冲动,其实内心非常脆弱。我尝试了许多方法:首先,与他交朋友,利用他身材高大的优点,经常和他一起打篮球,培养他的合作意识,每当比赛时取得好成绩,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其次,在班里鼓励其他同学接纳他、关心他,使他不觉有失落感,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再次,利用由于一时冲动而酿成的悲剧等反面事例,教育和鼓励他要努力改正坏的脾气。经过一个多学期教育疏导和帮助,初二学期基本上不会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

五、 心理疏导要有艺术

所谓疏导要有艺术就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心理障碍,采取效果最佳的方式方法,它贯穿于整个疏导过程中,包括前面提到的疏导的时效性、适度性和情感性,也应注意其艺术性。然而疏导作为一门艺术,却没有规定的法则和固定的模式,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探讨。例如:对于性格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与其性格相适应的疏导方式,对于性格内向的自尊性强的“闭锁型”学生应用“温和式”;对于性格外向的“开放型”学生宜彩“先柔后刚式”;对于性格倔强、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宜采用“提醒式”。另外对于各种不同心理障碍,其方法常有:替换法,如出现好胜心理障碍或爱美心理障碍时,巧妙地以赞扬为主代替训斥、批评,其效果更好。

返回〖认识学生心理〗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